高校主题教育心得:大学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

3.0 bibi 2024-04-07 484 99+ 19.91KB 11 页 2稿币
侵权投诉
高校主题教育心得:大学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要办好中
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就必须源源不断地从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中汲取发展新动力。
一、大学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辨析
共同展现出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和文化内涵。
1.大学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关联。首先,大
学精神是在“大学”这个特定范围内产生、发展并发挥作
用的一种精神文化,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以整个中华民
族为作用范围,是全民族的文化根脉。其次,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历经 5000 多年而不衰,具有极强的生命力、感召力
和凝聚力,大学精神虽然也是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文明成
果,但其发展历史相对短暂,到现代才开始独立发展。再
次,近代以来中国大学在办学体系、治学精神等方面借鉴
吸收了西方的优秀成果,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
的根和魂,有着丰富的核心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
2.大学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共融关系。一方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大学精神的思想根源之一。中华民族
在几千年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
中华传统文化,积淀了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基因和价值
追求。从唯物史观视角来看,思想精神是一种社会意识形
态,以社会物质生产生活和一定的文化传统为产生和发展
的基础。大学是伴随着中华民族的社会生产生活进程而产
生与发展的,大学精神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
合大学的育人实践汇聚而成的。因此,大学精神从始至终
都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思想根源。另一方面,大学精神
在绵延传承中随着历史变迁、民族发展而成为传承弘扬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
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
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例
如,儒家主张以孔子思想为核心,其“大学之道”在“人
道”“仁义”;墨家的精神以其核心思想“兼爱”为本,
倡导为学的理想人格就是兼爱、非攻;道家追求的“道”
是“道法自然”的自然之道。
3.大学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育关系。一方面,
二者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的重要。大学精
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大学生成成才的重要文化力,对大学生全人格、
的价值观、成为德才兼代新人,具有重要
的作用。大学精神是大学生格的重要力
学精神一大学生同并内化为自的精神文化
就会成为大学生的并伴随其一生,此,大学精
神以另一种形了社会发展。大学精神的传承发展是
逐渐融社会的过程,大学精神是社会、民族的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另一方面,二者在实践传
承上具有极大相。一是传承主体的重。大学精神
的传承主体主要是大学生,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主体是整个中华民族。大学代中国大学精神的
传承者,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二是
体和传承形的相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大学
精神实质上都是一种体文化,二者的传承体和传承形
是相同的,是物质的的传承
的传承方
承核心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大学精神的源
,大学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组成部分,
随着历史文化的进,二者早已无,并深深融

标签: #主题教育

摘要:

高校主题教育心得:大学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要办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就必须源源不断地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发展新动力。一、大学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辨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精神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共同展现出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和文化内涵。1.大学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关联。首先,大学精神是在“大学”这个特定范围内产生、发展并发挥作用的一种精神文化,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以整个中华民族为作用范围,是全民族的文化根脉。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5000多年而不衰,具有极强的生命力、感召力和凝聚...

展开>> 收起<<
高校主题教育心得:大学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docx

共11页,预览4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声明:文稿派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及《民法典》第1195条之规定,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周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作者:bibi 分类:民主生活荟 价格:2稿币 属性:11 页 大小:19.91KB 格式:DOCX 时间:2024-04-07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11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