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稿:唯物史观视野中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讲稿:唯物史观视野中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习近平指出:“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
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
化形态、中华文明的当代样态。马克思主义以唯物史观为
理论基石,揭示“文明”的本质,从现实的物质实践活动
中把握和理解文明的产生及演进。站在唯物史观高度理解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有助于展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明的
精神契合及本质关联,体悟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创造出面向世界、指向未来的
文明形态的创造性力量。在唯物史观视野中审视中华民族
现代文明,有利于从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文明发展规律中
认清其生成条件、内涵特质及价值意义,增强新时代建设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使命自觉及责任担当。
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成条件
马 克 思 指 出 : “ 文 明 是 实 践 的 事 情 , 是 社 会 的 素
质。”文明的形态、演进并非依循时间累积而自然形成的
也非依循精神想象而建构展开的,它是具体的、现实的人
在现实的实践活动中展开的成果结晶。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既是“中华文明激活”的当代体现,也是中华民族在当代
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果实”。从唯物史观视野看,文明进
步的基础是“自主活动”而非“精神进步”,是“交流互
鉴”而非“硬性教化”。它的生成是有条件的,中华民族
现代文明的生成条件既有现代文明生成的普遍性条件,也
有中华民族历史承继的特殊性条件,是在一系列条件基础
上的创造性生成。
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内
在条件
中华文明有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既是中
国文化生长的丰厚土壤,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源头活水,
它回答着“中华文明从何而来”,也预示着“中华文明到
何处去”。中华文明在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海洋文明相
互浸润下成长,持续沿用的文字、独特的史学传统、融于
民众生活的观念体系使其拥有持久旺盛的生命力;在中华
文明内部,各民族文化互通交往,在与外部世界接触中,
融摄欧洲文明、佛教文明、阿拉伯文明等,使其在互学互
鉴中绵延不绝。在几千年历史进程中,中华文明虽历经劫
难,但从未中断,并且形成了有别于其他文明的精神特质
和发展形态。从马克思主义揭示的文明结构要素影响看,
中华文明的精神特质奠定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质”的
规定性,亦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内在条件。
讲仁爱、重民本是中华民族精神特质之核心。“仁者
爱人”(《孟子·离娄下》)、“以仁安人,以义正我”
(《春秋繁露·仁义法》)、“洵美且仁”(《国风·郑风·
叔于田》),讲仁爱作为一种美德、一种政治观念、一种
治国之道反映着中华民族“天人合一”“为政以德”“由
己度人”的宇宙观、政治观及道德观,它内在规定中华民
族现代文明的集体性,使它与西方推崇的原子化个人主义
人类中心主义呈现本质的区别。“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尚书·五子之歌》)、“以民为本”(《晏子春秋·内篇
问下》)、“民为国基”(《尚书·洪范》),重民本作为
一种政治要求反映着中华民族始终有清晰的民本观,它内
在规定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人民性,使它与资本主义文明
的“资本至上”呈现本质的区别。守诚信、崇正义是中华
民族精神特质之基石。“诚者,天之道也;诚之道,人之
道也”(《孟子·离娄上》)。守诚信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
始终遵循的道德品质及价值尺度,它已成为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的核心要义之一,融入当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成员的
行为规范及价值要求。“万事莫贵于义”(《墨子·贵
义》),崇正义彰显中华民族追求公正、平等的精神基因
它已升华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构成中
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价值理念。尚和合、求大同是中华
民族精神特质之精髓。“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国语·
郑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礼运
篇》),中华民族始终秉持“以和为贵”的箴言,在人类
文明史上书写了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下西洋、“中学西传
西学东渐”等生动故事。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内在
规定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包容性、和平性,使其从根本
上超越了“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文明终结论”
等狭隘思维方式。没有中华 5000 年文明,就没有我们今
天的成功道路;没有中华 5000 年文明,也没有中华民族
现代文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奠定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摘要:
展开>>
收起<<
讲稿:唯物史观视野中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习近平指出:“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中华文明的当代样态。马克思主义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石,揭示“文明”的本质,从现实的物质实践活动中把握和理解文明的产生及演进。站在唯物史观高度理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有助于展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明的精神契合及本质关联,体悟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创造出面向世界、指向未来的文明形态的创造性力量。在唯物史观视野中审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有利于从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文明发展规律中认清其生成条件、内涵特质及价值意义,增强新时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声明:文稿派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及《民法典》第1195条之规定,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周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
-
2024-02-14 495
-
2025-01-03 486
-
2025-01-13 483
-
2025-01-13 483
-
2025-01-13 483
-
2025-01-13 483
-
2025-01-13 483
-
2025-01-13 483
-
2025-01-13 483
-
2025-01-13 483
作者:老秘书
分类:讲话发言
价格:2稿币
属性:21 页
大小:42.12KB
格式:DOCX
时间:2025-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