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推广能力的调研和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
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意。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
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
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一、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义重大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区别于世界其他民族的本质特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最为主要的内容,一是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
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二是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
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三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社会实践过程中逐
渐形成的独特的处世方法、教化思想、美学追求、生活理念等中华人文精神。
这三方面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构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
思想禀赋、道德标准、审美风范。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
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等,可以为人民
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借鉴。天下兴亡、匹
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
荣辱观念等,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
为方式。这些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需要我
们倍加珍惜,悉心保护传承,深入发掘提炼,不断发扬广大。
二、优秀传统文化推广普及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分析
针对我区如何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推广的研究课题,深入到基层一
线,以我区 XX 个街道为样本,共随机抽取 500 名群众开展问卷调查,回收问卷
有效率 95%。与街道、社区文艺工作人员座谈 5 次,交流谈话 26 人次,与文化
分管领导谈话率达 100%。调研结果显示,主要问题集中在受众面窄,受众主要
集中在 50—70 岁女性,活动无法满足分众化需求,在年轻人中的推广力度不强,
年轻群体参与热情不高;其次文化文艺作品艺术性不高,在反映传统文化底蕴
方面还有局限,无法充分做到寓教于乐,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如下:
(一)辖区文化文艺人才队伍配备失衡。
在搬离本地和年龄、身体健康等因素的制约下逐渐脱离的骨干文艺人员较
多,无法在活动中继续发挥作用,特别是辖区XX 街道和 XX 街道,文艺骨干流
失严重。同时,未能及时传承和发展队伍,导致新老接替、文化传承有所断档,
特别在吸纳年轻人加入文艺队伍和传承文化方面的能力还很欠缺。现有队伍的
专业水平不高,多数未参加过系统的、专业的培训,缺乏专业人员指导编排和
创作。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还不健全。
公共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有待加强,还不能够充分发挥文化服
务作用,特别是艺术培训、文体团队的组建、线上文化服务等职能的发挥还不
够充分,服务形式单一,没有形成特色亮点工作,还未能因地制宜制定适于我
区群众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推广机制。
(三)欠缺长效激励机制。
对在传统文化方面有特长或有突出贡献的群众以及年轻队伍、年轻人才的
培养缺少系统的长效的激励机制,传统文化人才没有一定的归属感与成就感,
对传统文化的热度难以坚持。对于发展传统文化项目缺少一定的资金与专业支
持,无法及时将其转为项目化运转,以至于时常虎头蛇尾,效果甚微。
三、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普及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整合资源,完善机制。
一是整合队伍和场所资源,大力动员联合文联、联点或派出单位、非公企
业、服务外包等各方资源和力量。注重发挥民间社会组织的作用,积极扶持民
间组织和单位参与传统文化相关创作,招募民间组织团队进入文化文艺小分队,
鼓励和支持企业、民间资本和人才投入到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中去。借助新时
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项目,盘活文化资源,整合打造集文化文艺展示、孵化、
交流等平台为一体的文化阵地设施,打造非遗课堂、文化小馆等特色功能室。
二是加强传统文化知识和文艺技能培训。打造文化文艺培训场地,制定培
训课程,邀请专业老师授课,让文化知识和文艺技能培训有计划有推进,形成
系统性学习和培训模式,防止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培训。加强各街道、各级文
化文艺队伍间的互观互学和文化交流,通过交流互学强短板、补不足。积极吸
纳民间技能大师、技能人才,以文联为依托,团结带领文化能人开展技能培训,
推动文化传承和延续。
三是完善激励机制,实施文化培育孵化工程。探索完善传统文化创意产品、
根植传统文化创作的文艺作品等原创的扶持机制,对文化创意人才设立奖励资
金,最大限度的调动创意人才创作的积极性。丰富弘扬形式,培育新媒体平台
网红直播、网络大V,吸引年轻人才加入弘扬传统文化的队伍,吸引年轻受众
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进一步了解和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以更
多的视角走进千家万户。对传统文化创意项目采取孵化模式,对成型的项目要
进一步发展和运用,防止虎头蛇尾。
(二)注重创新,打造品牌。
一是传承和发展具有地域特点的传统文化品牌。找准我区传统文化特色亮
点,坚持以推动 XX 艺术繁荣发展为目标,健全 XX 艺术研究和普及传承体系,
摘要:
展开>>
收起<<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意。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一、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义重大(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区别于世界其他民族的本质特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最为主要的内容,一是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二是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三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社会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处世方法、教化思想、美学追求、生...
声明:文稿派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及《民法典》第1195条之规定,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周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
-
2024-02-14 495
-
2025-01-03 486
-
2025-01-13 483
-
2025-01-13 483
-
2025-01-13 483
-
2025-01-13 483
-
2025-01-13 483
-
2025-01-13 483
-
2025-01-13 483
-
2025-01-13 483
作者:普通用户
分类:综合整理
价格:2稿币
属性:4 页
大小:14.25KB
格式:DOCX
时间:2024-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