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协商:真实管用的民主形式

3.0 老秘书 2025-02-22 483 99+ 15KB 6 页 2稿币
侵权投诉
协商民主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党的十八
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不断健全,协商体系
不断完善,协商主体、协商功能、协商渠道、协商广度不
断拓展,在建言资政式协商、会议汇报式协商、参与听证
式协商、民主监督式协商等协商形式上,积累了丰富经验
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协商主体之间的深度协商互动依然不
够。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
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发挥人民政协
作为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加强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等
功能建设,提高深度协商互动、意见充分表达、广泛凝聚
共识水平,完善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和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
度机制。深度协商是我国协商民主的本质要求,是凝聚共
识的定海神针,能充分体现我国协商民主的真实、管用属
性。˜
深度协商可以改变狭隘偏好,有效避免决策中的“嘴服
心不服”
在政治学上,票决式民主是偏好的聚合,协商民主是偏
好的改变。由于教育程度、成长环境、天生禀赋等差异,
不同协商主体的利益取向、道德标准、社会责任等偏好往
往差异较大,这在客观上就易于造成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
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等的冲突。改
变狭隘的偏好、形成公共理性,是凝聚共识的前提与基础
˜
深度协商能通过规范协商价值体系,以及深度交流、讨
论、辩论等方式,让协商主体在协商碰撞中受到教育、熏
陶、启迪,深刻认识到集体利益、公共利益、长远利益等
公共理性偏好的重要意义,相反,形式协商、浅表协商、
强制协商则很难改变狭隘偏好,即使最后迫于外在压力等
服”,极易滋生新风险新矛盾。˜
当前,民生精装修房维权污染项目引
一些信访问题与群体事件偶有发生,发生的
的,但深度协商不够,得到民众充分认
中的共性通过深度协商,改变狭隘
的协商偏好是当前我国协商民主实中的新的增长。˜
深度协商可以广泛凝聚共识,有效避免票决制中的“多
数人暴政”
广泛共识是协主的质要,是衡量协商
验协商成的重要标准。协商共识达成一般有三种
是通过深度协商达成。深度协商能让协商主体之间深度
交流、讨论、辩论等,让协商主体了
摘要:

协商民主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不断健全,协商体系不断完善,协商主体、协商功能、协商渠道、协商广度不断拓展,在建言资政式协商、会议汇报式协商、参与听证式协商、民主监督式协商等协商形式上,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协商主体之间的深度协商互动依然不够。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发挥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加强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等功能建设,提高深度协商互动、意见充分表达、广泛凝聚共识水平,完善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和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深度协商是我国协商民主的本质要求,是凝聚共识...

展开>> 收起<<
深度协商:真实管用的民主形式.doc

共6页,预览2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声明:文稿派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及《民法典》第1195条之规定,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周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作者:老秘书 分类:综合整理 价格:2稿币 属性:6 页 大小:15KB 格式:DOC 时间:2025-02-22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6
客服
关注